用朱利安.西蒙斯的話來說是,「只有掏槍快的人活得下來。」
唐諾,Nice to meet you!馬爾他之鷹(馬爾他之鷹導讀)
在一個無聊的午後,我被強迫坐在一間採光良好的房間,百無聊賴下打開筆電上網,看到朋友轉貼了了一篇文章,顧彬的「什麼是好的中國文學?」(原文見http://big5.ifeng.com/gate/big5/tech.ifeng.com/gundong/detail_2011_06/25/7244509_0.shtml)
文章很長,但千萬別死心眼地看完他,其中有的是自打嘴巴、有的是精英思維,所以真正可讀得很少,大部分當成放屁可也。我尤其討厭他偷放的一記悶屁–只有純文學才是王道。悶屁味悶得我頭昏腦脹,所以我得抓帖藥來治治這病,讓我想想,哦,有馬克.吐溫的「頑童歷險記」,鐵伊的「時間的女兒」,達許.漢密特的「馬爾他之鷹」……或許還有「百舌吶喊的夜晚」。
「百舌」的故事從新宿街頭一件爆炸案說起,因為爆炸案造成的死傷慘重,公部門成立了專案小組調查此事。但同屬警察體制之下的公安與刑警卻各自為政,非屬公部門的殺手則一邊躲避警方追捕,一邊獨自調查爆炸案的真相。因此全書的觀點必須在三人之間不斷切換,作者逢坂剛在此展現驚人的剪接調度能力。因為故事中的三方分開調查,各自掌握一些線索,所以劇情進展得像拼圖一般,東拾一塊,西撿一塊。
這讓我想到幾年前看的「記憶拼圖」。
當時我並不知道執導「記憶拼圖」的就是後來連續拍出如:「蝙蝠俠:黑暗騎士」、「全面啟動」,這些叫好又叫座的商業電影的克里斯多夫.諾蘭。看完後,我認為「記憶拼圖」是部愚蠢到不可思議的爛片。我滿腹狐疑之下上網搜尋,因為「記憶拼圖」跟我印象中的評價差距甚大。一查之下,發現愚蠢到不可思議的,其實是台灣的發片商。
原來「記憶拼圖」是一部導演用巧妙的剪接技巧呈現多重觀點的懸疑作品(說多重觀點其實不大對,但涉及到劇情,所以容我用含糊的文字帶過。想要觀賞這部電影的人,千萬別看台灣版)。在DVD的幕後花絮中,特別收錄了導演重新剪輯的版本,將觀點統一。這本來是導演給看過原本影片的觀眾另一種樂趣,但台灣的片商居然就這麼收錄了導演重新剪輯版,將這個版本直接當成原本的DVD發售。這恐怕是足以列名史冊的世紀蠢事。
老實說,以台灣片商愚蠢的程度,我著實不知道片商是真的誤把馮京當馬涼,還是把台灣的觀眾都當成只能直線思考的白痴。幸好小說不大可能發生這種事。因此,我得以觀賞逢坂剛游刃有餘,真像拼圖一般的寫作手法–先拿有邊的,從四周開始拼起,讓拼圖慢慢往中間靠攏。然後總會遇到瓶頸,不過沒關係,我們有寡言硬派的主角,他將會找出關鍵的那塊,讓三邊連起來,讓你看到拼圖的全貌。我想,那是張凌晨的街景,街上有個穿著西裝的男子,他的眼神堅硬無比,西裝外套內有槍。如果有需要,他會毫不猶豫的拔槍,因為「只有掏槍快的人才能活得下來」。但他絕不隨便開槍,不成熟的小鬼才這麼做。
因為逢坂剛絕不會在故事裡亂開任何一槍
儘管逢坂剛普遍被公認的巔峰之作是「卡迪斯紅星」,但「百舌吶喊的夜晚」確然能讓我在(因為日間睡眠過多而)難以入眠的夜裡,持續不眠。